细数孝道路上的重重“路障”
——银发浪潮撞上“时空折叠”
2024年10月11日,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了《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这份公报全面展示了我国老龄事业在过去一年的发展情况。截至 2023 年末,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 21.1%;全国 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 15.4%。
很多子女因停车难减少探亲频次,每次探访的平均时长也出现大幅度减少。
——历史规划撞上“时代车轮”
老旧小区多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当时的规划标准并未考虑到私家车的普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停车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许多老旧小区的停车位与车辆比例不足1:3,甚至更低。
杭州翠苑一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为解决“常回家看看”和“停车难”问题,翠苑一区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出“孝心车位”,子女可享受一定时长的免费停车服务。
孝心车位
2022年,孝心车位2.0版上线,子女可在“翠苑一区”微信小程序申请关联父母的住址和姓名,物业审核后,即可提前在小程序的“交通场景”版块预约,再通过车位引导精准地找到空余车位。
孝心车位
苏州实践:从“抢车位”到“让车位”的创新图谱
木杏新村:错峰共享的“时空魔法”
错时共享:部分居民停车位在每天早上8:00-19:00设为孝心车位,其余时间段回归居民使用,实现资源的灵活调配,最大化满足小区停车需求。
孝心车位
亲情认证:小区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的子女及直系亲属只需至物业项目处登记父母住址、车牌号,物业按楼栋区域分配车位,减少绕行时间。
金阊街道:“三心车位”破解多元需求
停车资源实时共享:探索构建“三心车位”(暖心、孝心、爱心)机制,以党建引领破题,联动物业、共建单位因地制宜,开放居住小区、医院、学校周边临时车位,在专属时间段,为高龄独居老人子女、就医、接送学生车辆提供限时免费停车,构建“以车聚人,以位暖心”的基层服务新生态。
孝心车位
积分机制激励自治:居民贡献闲置车位可累计积分,免费兑换健康诊疗、便民工具等服务,形成“善意循环”。
让孝心车位从“盆景”变“风景”
科技赋能,打造亲情服务链。试点小区“亲情ETC”,识别探亲车辆自动分配车位并延长道闸时间。
空间革命,释放边角价值 。比如将废弃自行车库改造为探亲车辆临时泊位。
“孝心车位”用有形的空间,承载了无形的亲情,不仅是停车位的物理改造,更是城市治理从“标准化供给”向“人性化服务”的跃迁。
通过盘活5%的闲置空间资源,激活95%的情感交流可能,让15分钟的焦虑,转化为150分钟的温馨相伴,在老龄化与城镇化双重浪潮下,破解城市治理难题,让每个孝心都能找到停泊的港湾。这正是城市文明向善生长的温暖注脚。
作者:张亦凡
苏州市鼎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